特點:
1、專業性:
上硬下彈的性能,是為健康運動而設計的專業結構。球場的建設其中一個重要目的是,是為了運動提供專業、安全、健康的運動競技條件,富有硬性特質的場地才能帶來專業的運動質感;而帶有彈性的運動地面,可以有效地增加運動緩沖,減少運動員腳踝、關節、韌帶因地面反作用力造成的傷害;同時有效減低運動中因跌、摔造成的運動意外受傷。硬中帶彈,彈而不軟的專業運動結構。
2、環保性
1)為單組份有機硅改性聚氨脂,吸 水固化,不殘留有害的化學成分。
2)面層為合成樹脂,水性材料,公認的環保材料。
3、實用性
優越的耐候性:丙烯酸不會因戶外高、低溫 氣候等環境改變而褪色、發硬、 發軟等現象,即使在強紫外線、 臭氧、雨水及高溫差等氣候環 境下依然能長期保持其鮮艷的 色彩。
超強的耐磨性:丙烯酸獨創性的水性面層, 能保證外觀結構特征恒久穩 定不變,耐磨性能滿足長期 高使用頻率的需要。
出色的抗污性:丙烯酸面層堅韌、密實,不易被鞋底或其它硬物刮花,通過簡 易的沖洗即可長期保持球場光 潔如新。
硅PU籃球場施工方法和工藝流程 關鍵詞:硅pu新型球場 硅PU球場材料是近年來在體育運動場地得到廣泛應用的新型籃球場材料,主要成分為聚氨酯(PU)和有機硅。主要特點是安全環保、延展性好,其中優秀的耐候性適應在不同氣候環境中廣泛應用,獨特的減震和彈力性能對預防運動傷害具有深刻意義。
二、方法/步驟
1、硅PU網球場基礎處理:
基礎要求平整度好,無裂縫、脫皮等情況,瀝青混凝土要求有足夠的強度及密實度。如是水泥混凝土基面的,要在其表面做一道底漆處理。新水泥基礎需在無降水天氣中曝曬20天以上,待水泥地中水份充分蒸發;舊的水泥地面需進行打磨和補平,保證地面光滑無粉塵,增強球場硅PU層與水泥地面的粘和性。
2、硅PU材料施工之彈性層施工:
彈性層施工前應仔細檢查確認基礎處理完后方能進行彈性層施工,彈性層為單組份材料,只需用稀釋劑調節合適施工稠度,用齒刮板涂于基面,每道涂刮厚度不能超過2.0mm,每道涂刮時間間隔以前一道干固為準(一般約10小時, 具體視現場天氣情況而定)直至涂刮至所需厚度。涂刮時注意流平效果,若不能流平刮齒痕跡,需多加稀釋劑以保證表面流平。若氣溫較低(<10℃以及相對濕度較低<60%=,需加入(3~8%)水攪拌均勻后涂刮,以加速材料固化,減少間隔時間,具體加水量視現場天氣而定,應避免在猛然陽光照射下施工。彈性層干固后,用積水法測試表面平整度,積水處修補平整,表面若有粒狀雜物或堆積處需用磨機或其它工具修整平后才能進行加強層施工。
3、硅PU材料施工之面層施工:
面層為雙組份水性材料,必須按規定比例(A組:B組=9:1(重量比))把兩組份充分攪拌均勻,(配比不準會影響面層的固化效果,直接影響面層的使用性能)加水稀釋施工稠度,一般加入50~80%(TB-205重量計算,根據現場實際情況而定),用專用噴槍分多道噴涂于加強層面上。需表面粗糙的加入專用砂進行噴涂便可。最低溫度低于5℃不適宜施工,施工后保持10小時。
水浸泡。各類球場面層參考做法:
A、 籃球場:分三道噴涂,第一、二道加15%(TB-205重量計算)專用砂,每道用量約為0.15kg,第三道不加砂(用量約為0.1kg),加砂時,應先將A組份與專用砂攪拌均勻,再加入B組份攪拌均勻,再加水稀釋;三秒禁區應做三道加砂的,一道不加砂(共四道)
B、 網球場:分三道噴涂,第一道加30%砂,第二道加20%砂,第三道不加砂。
C、 羽毛球、排球場:不加砂噴涂三道。
4、劃線:按標準尺寸量度定位,標出界線位置,用美紋紙沿界線兩邊貼在球場上,用專用劃線漆(TB—207)涂刷于美紋紙間,待表面干后撕掉美紋紙。為雙組份材料,必須按規定比例(A:B=9:1)把A、B兩組份充分混合均勻,分兩道涂刷。若球場表面為粗糙面,第一道可加20%面層專用砂涂刷,以防滲邊。
三、丙烯酸球場施工工藝需注意的小細節
1 、 硅PU球場材料調配中需要注意的細節,在球場現場調配材料時一定要嚴格按照球場施工方案里的材料比例調配,這就要求施工人員或調配人員進行細致的調配。施工人員首先在材料稱量時就必須要保證其準確性、均勻攪拌后方可施工。
2 、 要注意保持施工場地的清潔:施工人員在進行施工的整個過程,在每一道工序施工前必須保持表面清潔,如果場地雜亂不既給施工帶來不便,也可能會影響工程的質量,影響日后硅PU球場的正常使用壽命等嚴重問題。
3 、 如果球場工程在室內的情況,一定要保持施工場地內保證良好的通風效果,施工場地太悶,施工人員工作效率也不高,會影響整個工程的進度,并且也不利于硅PU球場工程的質量,因為固化太慢。
4 、 硅PU網球場施工完畢后要一段時間待硅PU面層材料固化再使用,切勿立即使用,通常硅PU球場鋪設完成后,需要間隔至少五天時間,才可以正式投入使用;如果過早投入使用,會對硅PU球場表面造成損傷,嚴重的還會縮短硅PU球場的正常使用壽命。
